【会刊·回顾】董翠荣《精气神儿》(2022年版,第14期)
帖子底部 ▼ 点击可阅 多篇 会刊旧文
作者:01机械硕_董翠荣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文刊登于 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 会刊
《海上·渝音》第14期(2022年出刊)
所在栏目 ■■■【疫情共渡】■■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觉醒年代》大家都看了,看那些意气风发的学生,看那些满腹经纶又胸怀天下的领袖,直教人热血沸腾,巴不得自己也能出生于那个年代。为什么那么多人前赴后继,不畏牺牲也要献出青春和热血,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精神,可以称之为精气神儿。他们心中有大义,他们眼中有光,他们有信仰!
都说时势造英雄,生活在和平年代,多少人慨叹生不逢时,没有机会驰骋疆场,像《亮剑》里的李云龙,草窝里也能出英雄,于是很多人开始做梦,开始幻想,如果我能够穿越,我要穿越到哪个年代,是穿越到某个王朝,和武则天一样,运用美貌和智慧,征服天下,还是穿越到某个烽火硝烟的战场,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,做那个仰天长啸的将军。
看近几年的电视节目,很多时候可以用三个字形容——“没劲儿”,换句话说,就是没有“精气神儿”。某年的开学第一课,被全国人民猛批,原因就是参与表演的男嘉宾们男生女相,个个阴柔,少了男子的阳刚之气。娱乐至上,全民娱乐,似乎处处歌舞升平,人们似乎习惯了这种浑浑噩噩的生活。
但是,别急着失望,都说危难时候见真情。一场席卷上海的疫情,在这几个月近乎全封闭的城市保卫战中,我看到了太多感人的场景。社会总是分两面,阴暗面和阳光面,当你的心中有太阳,你就会看到更多美好的东西。从春寒料峭到夏日炎炎,做核酸的我们从穿羽绒服到穿背心短裤,活动在我们身边的大白,始终裹在厚厚的防护服下,运奶拎菜,每天运送大批的物资,于是我们学会了心疼,因为他们正是我们的亲人,正是我们身边熟悉的邻居,最需要的时候,他们主动站出来,于是我们开始尽量不点沉重的饮料,尽量不点小件的外卖和糕点。因为他们是我们亲爱的家人啊!
那嘶哑的声音,那因为持续熬夜奋战通红的眼睛,那些原来我们觉得遥不可及的书记、居委,他们几个月坚守在小区,不能亲自陪伴才不满周岁的宝宝,看到他们在,我们觉得心安,那是发自内心的的认可、爱戴和尊敬。
刚刚封城那会儿,买菜和物资成了问题,于是各种团蜂拥而起,鱼龙混杂,难免有人趁机涨价,天价蔬菜和蛋奶又如何?有的吃就不错了。但是,一些良心团长出现了,他们出人出力,不为赚钱,只是为了给邻居们谋便利,他们利用自己的资源,想办法拿到平价的物资,这些平时见惯不怪的生活必需品、油盐酱醋,都有了不同的含义,不同的感受。邻居们出奇的团结,谁家缺啥,邻居家刚好有,就送过来了。我们体会到了温情。
从他们身上,我感受到了“精气神儿”,平时,它深深埋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我们以为它消失了,但是需要的时候,它又被激发出来,散发着耀眼的光芒。
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自我,吃不了苦,各种问题。不要对当今的少年失望,因为我看到了光。这个假期,我和儿子参加了一个武术队,师父是一名习武多年的志愿者,他免费教授每一名参加的少年,从基本拉伸动作到成套的拳术,从练拳到耍棍,一起参加的还有几位妈妈,每天六点多起床,孩子们不叫苦不觉累,连续几个月,连最热的三伏天都没有矿过一天课。师父特别耐心,每个动作都亲自示范到位,他宽容和善,孩子们积极上进,尽管挥汗如雨,无人选择退缩,几个月下来,原来白白嫩嫩的孩子们,变成了黝黑健康的风一样的少年,不再是原来吊儿郎当的样子,他们的身上多了一种东西,就是“精气神儿”,一站一立,一腾一跃,腾挪倒立,耍枪舞棍,眼神所到之处,都透着“精神”。这就是武术之道,龙马精神!少年独立则国独立,少年自由则国自由。少年进步则国进步;少年雄于地球,则国雄于地球。
这几年来,我见到了太多人,他们都在孜孜不倦地努力,当别人在刷视频看小说时,他们白天工作之余,夜晚还在抽时间充电,他们的人生忙碌而充实,当置身于他们之中,不努力都会觉得自惭形秽。你看,他们身上就透着一股“精气神儿”,透着一种感染人的力量。
精气神儿,它是光,它是电,它是一种不灭的神话。它其实一直都在,我们要追寻它,找到它。拥有它,我们的人生会更充实,我们社会会更有希望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姓名:董翠荣
出生城市:黑龙江省 阿城市
在校年份:2001~2004年
院系专业:机械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 硕
就职单位:上海云魂科技有限公司
现任职务:技术副总
微信账号:dorothydcr
作者寄语:梦起飞的地方,永不会被遗忘,带上那欢笑泪水就勇敢去闯,总有一片更大的天空,等我去飞翔 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欢迎广大校友踊跃投稿
请将稿件用电子文件方式
图文分离为word文件和JPG文件
发送到会刊邮箱 cqush_hk@163.com
别担心所谓的文采
这可不是文学杂志,而是联谊性期刊
重点是文章具有【校友阅读的可共享性】
点 击 下 方 题 目 ▼ 可 阅 相 关 文 章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【卷首语】—
—【校友足迹】—
—【家有重二代】—
—【那些回忆】—
段森《2班叻些娃》❤
李汪洋《重大你好,难说再见》❤
童渊媛《曾在“建大之声”》❤
—【再续渝缘】—
❤ 张斌《同学相逢是首歌》
❤ 牟晓榆《七月山城的相聚》
—【我与校友会】—
孙翠华《花 草 石 泉 焰》❤
王丹《沪上校友情》❤
施筱青《人在魔都》❤
—【校友职场】—
❤ 周闯《假如上天注定你有一个亿》
—【校友艺文】—
刘飞芳《记忆中的小山村》❤
—【校友杂论】—
❤ 丁松《我的新农村》
—【疫情共渡】—
—【鸣谢赞助】—